找到相关内容202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乘佛教伦理现代化重建课题试论

      依此见地,我衷心盼望现代佛教徒以及佛教教团能够更积极地参与世间世俗的政治动与社会工作,把大乘佛法的菩萨道精神真正带到我们人间的日常生活之中。佛教团体必须能够提出有助于社会福利与进步建设性主张与措施...

    傅伟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5470794.html
  • 黑水城出土西夏弥陀画初探(1)

    相见。」【注四四】  (2) 敦煌莫高窟六十五窟西壁龛南侧有西夏墨书一则,该墨书云:「甲丑年五月一日?全凉州中多石搜寻治,沙州地界经来,我城圣宫沙满,为得福利报,弃除二座众宫沙,我法界一切有情,当皆共...

    李玉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3770819.html
  • 身是维摩不着花──黄玉阶之宗教活动

    110页  取福利,而且建树特多的人物。」 ( 注 75) 这些说法或言之成理,  但恐怕都搔不到痒处。我们应该认识到,黄玉阶本质上是个宗教人,  而非政治人,因此用政治立场或民族主义来理解黄玉阶必...

    李世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3370921.html
  • 寺庙建筑设置相关法规之探讨

    │ 2.本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为社会、文化、教育、慈善、救济  属││团体举办公共福利事业或慈善救济事业所必需者。  ││ 3.本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政府提供为奖励投资各项用地或政  ││府...此限:1.依法办理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区编定,容许建筑者  。2.都市计划使用分区可供建筑者。3.兴辟慈善、社会福利、  医疗保健、教育文化事业所必要之建筑物,经中央各目的事业  主管机关或省(市)政府...

    丁育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4670929.html
  • 玄奘大师归途拜谒感通道场

    于人是善,有益于已是恶。要与人为善,以身作则;爱敬存心,各得其所;成人之美,爱才、惜才、育才;劝夫为善,多方开导;救人危急如及时雨;兴建大利,提倡社会福利;舍财作富,破悭除吝;护持正法,敬重修饬,宏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4871160.html
  • 传统中国人的精神空间与生存方式

    的成果。   西方的禁欲主义则是从根本上否定肉体的欲望,由此形成一种对于彼岸世界的敬畏与信仰。西方思维更多纯认识论分析,超越物质本身的实用功能。尽管近代西方人认为,知识可以为人类谋福利(培根),但知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071204.html
  • 中国哲学的流派与分期

    由于墨家思想的平民性格,其涉及功夫理论的内容也就特别著重于大  众化的福利取得与平民式的自我超升。不论是主张和平的兼爱、非攻,  或是“必顺乎天”的尊天、事鬼,其要点在于使人的能力的发展与一切  动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5471312.html
  • 追思华梵大学创办人晓云法师

    首先创办“香港佛教文化艺术协会”,获得香港政府批准,即努力推展佛教文化艺术活动,同时首度在政府电台主持佛教文化讲座,发扬佛教文化精义。  此外,亦致力于社会福利工作,民国四十八年创办慧仁、慧泉小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0671324.html
  • 英伦归来话佛教——净因﹑圆慈法师访谈录

    开示表明,作为一位敏锐的政治思想家,释尊完全懂得,只有当权者将人民大众的福利当作自己的个人利益一样去对待,国家和经济纔有可能繁荣昌盛。   涅盘及其以后   卫塞节庆赞的第三件大事,是释尊的涅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5871440.html
  • 学诚法师:社会福祉与佛教慈善

    慈念乳哺。然此众生虽不能知福利之事,以怜爱故,令得色、力、寿命、安乐,离饥渴苦,亦名布施。以是义故,于六波罗蜜多先说檀波罗蜜。又如一切贫穷有情饥寒裸露、身心不安,何能造作种种事业?若与衣食令得安乐,...

    学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5773564.html